昨天,主题为“技术造物?创引未来”的天津港保税区生物制造产业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天津港保税区发布了《天津港保税区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天津港保税区关于支持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生物制造十条”)。
近些年,生物制造作为全新的“造物”技术,成为全球竞相布局的科技战略高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我市去年已印发《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全市工作部署正全力打造生物制造先导区。此次发布会展现了天津港保税区生物制造产业在创新策源、成果产业化、空间布局、人才支撑、标志性项目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及推动生物制造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实践,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落地。
政策上新?全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记者从会上获悉,《行动方案》以推动生物制造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实践为主线,因地制宜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重点聚焦创新策源地、孵化转化高地和创新生态三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空港科技研发区、临港规模生产区”基本建成,形成初具规模的“生物制造+”和“+生物制造”两大产业体系,育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制造标志性项目;到2030年,基本建成全球研发引领、创新转化活跃、产业主体蓬勃发展、首创性制度示范、产业生态健全完备的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格局,成为支撑天津港保税区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为更好促进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生物制造十条”围绕产业发展特质和重点,以提升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研发能力、加强产业主体培育、支持产业生态建设为主要抓手,在强化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研发成果本地转化、支持设立全国性研发总部、支持引进生物制造高层次人才、完善生物制造产业配套、提升金融支撑效能等方面形成具体支持举措。例如,对于年度研发费用达500万元且年度增长10%以上的企业,按上一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额的50%给予支持;对新引进的技术技能型、工匠型人才提供每人每年1.2万元的生活补贴,最长3年;对于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的企业,按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10%给予支持,后续每年最高支持400万元;对于注册资本50亿元以上的产业化项目,按实际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30%给予支持,最高1.5亿元。
“我们将生物制造作为重点培育方向,力争在未来五年内,产值规模超100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超100亿元、区级预算投入超10亿元,形成大平台引领、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产业化示范、企业集聚的生物制造创新体系。”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速构建形成生物制造产业“空港科技研发+临港规模生产”的空间布局,在空港区域,依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原始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实现“0到1到10”的突破;在临港区域,依托港口、原料、能源端资源优势,实现“10到100到规模化”生产,打造“创新策源—概念小试—中试转化—规模生产”的梯度转移和全链条支撑体系,全力打造形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策源集聚、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化高效、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产研结合?12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在活动现场,12个生物制造领域重点项目和技术转化合作集中签约,力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临港控股分别与怡和生物、瑞合生物、瑞普生物3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涉及健康糖、骨化二醇、菌丝蛋白产业化项目。其中,怡和生物以淀粉和淀粉糖为原料,生产塔格糖、阿洛酮糖、甘露糖等天然健康糖,目前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56项,国际专利32项;瑞合生物的骨化二醇项目已实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从源头生物合成骨化二醇系列产品的工艺突破,将全面打破国际头部企业垄断地位;瑞普生物的菌丝蛋白,营养价值优于传统肉类,应用场景颇为广泛。
活动期间,天保控股与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签署研发总部项目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推动生物制造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培育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牵头单位,国投集团去年投资60亿元在天津港保税区成立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支持酶制剂、氨基酸、营养食品添加剂等合成生物学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赋能天津抢占生物制造产业新赛道。与此同时,天保控股分别与中合基因、恒海开物、禾润生物3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携手推动DNA(脱氧核糖核酸)合成仪、L-阿拉伯糖产业化、生物制造中试服务平台项目开发。
围绕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分别与瑞合生物、国合公司、天津药物研究院、狗不理集团、禾润生物5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已与瑞普生物、力生制药、天津药物研究院等我市本地企业在活性维生素D3、菌丝蛋白、肝素、碱基编辑器等方面达成技术合作12项,实现合同交易额近8000万元。
“我们是一家以酶促DNA生物合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有DNA生物合成仪和基因合成服务两大业务方向,目前已完成两轮近亿元融资。这次签约入驻天津港保税区新场地,可使公司在6月实现产能的5倍提升。”中合基因副总经理逯晓云告诉记者,“天津港保税区发布的新政策将更好助力产品开发和迭代,我们今年的营收有信心超过1500万元!”
同日,来自天津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7个生物创新项目代表登台路演,展现我市在底盘细胞、发酵制备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潜力。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加快对生物制造产业前瞻性布局,建有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创新策源机构,汇聚了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京津冀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创新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平台机构,涌现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健康糖、菌丝蛋白、骨化二醇、DNA合成仪等一批标志性生物制造产业化项目,逐步形成产业体系完备、人才项目荟萃、政策支撑引领、场景应用丰富的生物制造产业生态。未来,天津港保税区将抢抓全球生物经济变革机遇,贯通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到场景应用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打造生物制造技术创新策源地、推动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孵化转化基地。
附件:
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分享到: